
近日,浙江杭州一男子在副驾驶座上睡觉,使用所谓“智能驾驶神器”酒后驾车。行驶了约20分钟后,汽车停在路中间,堵塞了交通。很快他就被路人发现并报了警。经法院审理,王某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1个月零15日,并处罚金4000元。这人用的“动智神器”是什么?
网上销售的“智能驾驶神器”以“方向盘装饰”为名
当我在购物平台输入“智能驾驶神器”时,没有显示相关产品。之后,进入“工艺品辅助手柄”后,平台上展示了“手柄装饰”、“品牌地址变更”等多个产品链接,价格在60元至100元不等。
卖家立即发来了详细的演示视频。为了规避风险,一些交易者聊天时用同音异义词来表达自己。这个功能就是“无通知智能驾驶”,也就是说当你的手离开方向盘时,汽车不会发出任何警告或警报。
一些经销商警告说:“记得关闭车辆的视觉系统。不要在方向盘上盖上盖子。”原来,之前的“智能驾驶神器”在销售平台上已经改名,以避免被查处的风险。
作为消费者,记者购买了两种不同款式的产品。在订购过程中,卖家反复向记者确认车辆的品牌和年份,并强调车辆必须采用电容式方向盘配置,即对手的触摸敏感的方向盘。使用时,将带子系在手柄底部中央。如果连接到方向盘的其他部件,则需要连接电源线。
三天后,记者收到了他在网上购买的两个“智能驾驶小玩意”。包装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不起作用,请确保带子已牢固固定。检查其是否紧密,衬垫与方向盘是否完美贴合,没有间隙。同时,高端车型如果汽车配备摄像头,应避免摄像头监控。
专家演示“智能驾驶神器”推出前后驾驶状况对比
记者随后带着自己在网上购买的两款产品来到公安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请专家调查一下这些所谓的“神器”到底有多“神奇”。
首先,记者跟随公安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封闭道路上驾驶配备L2级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进行测试,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
之后20秒后,车辆显示屏上会出现“将手放在方向盘上”的信息,提醒驾驶员接管驾驶权。如果驾驶员不采取控制措施,车辆会发出警报,显示屏上的文字会变为“将手放在方向盘上。智能驾驶将结束并被禁用。”此时,如果驾驶员没有反应,汽车会直接提示“智能驾驶已结束,请立即接管”,结束车辆的巡航功能,并提示驾驶员“接管车辆”。
把这个装置放在汽车的方向盘上后,当驾驶员把手离开方向盘时,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无法检测到,也不会出现任何信息,这是非常危险的。
“智能驾驶神器”这是一个逃避安全检测的后门蜜罐工具。
专家表示,所谓的辅助装置主要通过两个重要环节损害车辆的安全设计,将驾驶员和其他人置于危险之中。交通参与者面临巨大风险。
一些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一些“欺骗性驾驶辅助装置”,俗称“智能驾驶神器”,据称利用物理配重、强磁吸附等技术手段,故意欺骗车辆的驾驶辅助系统——驾驶员监控系统(DMS),让其误认为驾驶员处于正常监控状态,使其长时间注视方向盘,实施违法行为。 运营。时间。也就是说,所谓的“智能驾驶神器”实际上是逃避车辆安全检测的后门欺诈工具。
“智能驾驶设备”制造和销售的影响
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谓“智能驾驶神器”并不是“人造物”,而是照顾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我们可以自由生产和销售此类产品吗?
记者尝试打开购买的商品再次链接。当时距离记者购买这两件物品还不到五天。产品链接显示已过期。当我联系客服时,他们没有直接回复。请找出失败的原因。他们只是告诉我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他们。
专家告诉生产者和销售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所谓“智能驾驶神器”的产品不符合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要求(例如干扰车辆安全监控系统)。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后果的,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额50%以上2倍以下。
情节特别严重的(例如被害人多人),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能会处以上述罚款。
例如,在产品策划和广告宣传过程中,如果出现“免提、无需操作方向盘”等场景,直接诱导驾驶员逃避监管,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将被视为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对于销售平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上销售的商品或者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平台按照规定执行。法律。指的是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如果一个电商平台经营者未履行对平台经营者资质进行审核或者保障消费者安全的义务,对平台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造成损害的,经营者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缺乏驾驶支持知识。
驾驶辅助≠自动驾驶
除了使用“智能驾驶工具”之外,部分驾驶者对车辆辅助驾驶功能的了解还不够。他们在激活相应功能后,认为如果被抓到就可以怪罪“车”,于是做出玩手机、睡觉、说话、化妆、吃饭等危险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此前,湖北省襄阳市交警接到群众举报,视频中据报道,司机经常在视频网站上发布危险行为,例如将手从方向盘上拿开、吃东西或喝水以及将东西扔出车窗外。交警立即展开调查。
原来,司机刚买了一辆新车,发现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非常有用。他误以为这样可以彻底解放双手,于是录制了几个短视频并在网上展示。
侦查机关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相关规定,白先生在驾驶过程中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对驾驶证扣3分,并处200元罚款。
目前市场上的自动驾驶中的智能驾驶是L2级组合驾驶辅助。
我国现有车辆的这些智能驾驶功能能否作为“自动驾驶”使用?
根据《车《e驾驶自动化程度标准》中,我国的智能汽车驾驶目前分为六个级别。
L0是紧急援助
L1是部分驾驶辅助。
L2是复杂的驾驶辅助
L3是有条件的自治。这意味着在设计的运行范围内(例如在高速公路上),系统独立完成所有驾驶任务,但驾驶员必须等待并接管控制权。
L4这个名字代表高度自动驾驶,它允许人类在有限的场景(例如封闭的公园)中驾驶。这是完全自动驾驶,无需任何干预。
L5是完全自动驾驶,在所有驾驶条件下完全替代人类驾驶。
据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所有车辆的技术特点都属于第二级驾驶自动化,需要驾驶员和智能驾驶系统共同完成车辆的动态运行。
换句话说,d河流最终负有责任。在使用驾驶辅助功能时,驾驶员必须继续履行观察路况、预见危险并及时控制驾驶的职责。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制片人/李彻 主编/张志达
总台央视记者/李军 董良阳 于晨
编辑/秦晋